春节后职场:社会对90后新人“裸辞”褒贬不一
作者:东东 来源:搜狗 日期:1970-01-01 浏览

春节刚过,24岁的董嘉丽就提交了辞职报告,从北京一家文化创意公司辞职。“这份工作除了安逸,什么都学不到,我准备先出门旅游,回来再找份自己喜欢、又能提高能力的工作。”她说。

像董嘉丽一样,选择春节假期后“裸辞”的“90后”职场新人并不在少数。

所谓“裸辞”,就是还没找好下家就辞职。这个词语继“裸婚”后,也成为网络热词。据北京某猎头咨询公司人力资源顾问张女士表示,春节后不少公司的“裸辞”人数较年前有所增加,而且基本都是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

23岁的许航去年本科毕业后,一直在重庆一家私企工作。他也在春节后“裸辞”了。许航说,工资待遇低、与同事相处不融洽等职场“雾霾”让他身心俱疲,最终萌生“裸辞”念头。

“不少职场新人在春节聚会时,看到同学、朋友的工作比自己好,心理失衡,加之过度自信把现职的不满成倍放大,于是节后便选择"裸辞"。”河北惠达陶瓷集团时尚家居公司人力资源主管刘女士这样分析年轻人容易“裸辞”的原因。

据了解,待遇不好、职场氛围不佳、攀比心态、工作压力大、专业不对口或是不喜欢,是促使“90”后选择“裸辞”的主要原因。“裸辞”在中国社会引发的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裸辞”的出现,未尝不是件好事。与其“在不喜欢的岗位上混日子”,倒不如“破釜沉舟,另辟蹊径”。

社会学家王开玉表示,“裸辞”现象增多,表明中国年轻人开始重视工作幸福感,而不只局限于工资多少、职位高低,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现在年轻人胆子大,顾虑少,裸辞的很多。”合肥一家金属制品公司的招聘人员小何坦言,自己就是去年刚从江苏无锡“裸辞”回到老家合肥的,“这种现象主要在春节前后凸显,为此企业招聘时都会在实际需求人数基础上多招一些。”

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裸辞并非都是理性行为,需谨慎对待。“裸辞”之后,一段时间内要处于待业状态,有人能迅速找到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有人则要长期赋闲在家,依靠父母“救济”,成为“啃老族”。

“现在的年轻人对自身的能力与定位认识不清晰,缺乏科学的职业规划,眼高手低,认为只要跳槽就能找到更合适的合作。但"裸辞"的成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的。”北京某猎头公司人力资源顾问张女士说。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可以理解当下中国职场新一代的心态,毕竟“人挪活,树挪死”,但决不能盲目“裸辞”,更不能将之变成习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表示,“裸辞”具有很大风险,求职者必须慎重考虑。一个新人要真正了解一个行业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频繁跳槽只会原地踏步。

“如果想调节情绪、逃避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裸辞"并不可取,因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化解难题才是最好的方法。”胡光伟强调。

订阅职位
快速求职